百科详情

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

发布时间:2023-11-04 11:41

《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运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性质、影响和作用。《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借鉴苏珊•斯特兰奇提出的“结构分析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重点就国际关系中的“地区”和“地区主义”的定义、新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亚太新地区主义与旧地区主义的关系、亚太地区四大结构的变动和互动以及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未来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想观点。这些对于我国国际关系学领域进一步开展对新地区主义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成为我国国际研究学术界从事新地区主义专题研究的开创性成果之一。

1基本内容

  基本信息

作 者: 耿协峰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063484

出版时间: 2003-07-01

版  次: 1

页  数: 208

装  帧: 平装

开  本: 32开

所属分类: 图书>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内容简介

《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性质、影响和作用。《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借鉴苏珊·斯特兰奇提出的“结构分析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重点就国际关系中的“地区”和“地区主义”的定义、新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亚太新地区主义与旧地区主义的关系、亚太地区四大结构的变动和互动以及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未来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想观点。这些对于我国国际关系学领域进一步开展对新地区主义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成为我国国际研究学术界从事新地区主义专题研究的开创性成果之一。

2编辑推荐

《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文摘

因此,既然研究新地区主义,当然少不了对现状的细察,但出于方法论上的考虑,出于对现状性质的长远正确认识,我们必须回顾历史,必须考察旧地区主义的发生、发展和性质。
二、旧地区主义在亚太的历史演变
鉴于本书是以亚太地区为典型实例展开对新地区主义与地区结构变动的关系研究,所以这里就重点对亚太地区结构的长期历史变动与“旧”地区主义的种种演化形态进行一番认真考察②。
写出我国目前惟一一部跨学科研究“国际性地区”专著的王正毅先生,曾运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思想和布罗代尔的长时段历史研究方法,综合历史学与地理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对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区域”(即“地区”)的存在历史、结构和发展动力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其著作的最后,把对东南亚这样一个边缘地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结论试用到一个更像“中心区”的东亚地区——他谓为“东亚国际体系”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对本研究特别富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即:内容简介本书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性质、影响和作用。本书借鉴苏珊.斯特兰奇提出的“结构分析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重点就国际关系中的“地区”和“地区主义”的定义、新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亚太新地区主义与旧地区主义的关系、亚太地区四大结构的变动和互动以及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未来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想观点。这些对于我国国际关系学领域进一步开展对新地区主义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成为我国国际研究学术界从事新地区主义专题研究的开创性成果之一。

4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研究的主题及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和结构的安排

第一章 地区主义研究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相关基本概念辨析
二、新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民族主义的关系
三、地区主义的多样性问题

第二章 地区主义在亚太的历史演变?——从旧地区主义到新地区主义 一、地区主义的“旧”与“新”
二、旧地区主义在亚太的历史演变
三、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兴起

第三章 亚太地区安全结构变动中的新地区主义
一、发全的地区化
二、地区安全结构的概念
三、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变动与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 亚太地区生产结构变动中的新地区主义
一、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
二、跨国公司与亚太经济地区
三、政府的角色与亚太经济地区主义

第五章 亚太地区金融结构变动中的新地区主义
一、金融——“最大的政治”
二、金融的地区化
三、亚太金融的区主义的出现

第六章 亚太地区知识结构变动中的新地区主义
一、知识的力量“与知识结构”的涵义
二、亚太地区的知识传统
三、冷战后亚太知识结构的变动与新地区主义的兴起——“文明的冲突”还是知识的冲突

第七章 四大地区结构的互动——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动力学
一、“结构互动论”而非“结构决定论”
二、“结构互动论”所体现的“新现实”主义

第八章 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现实功能与发展趋势
一、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现实功能
二、新地区主义在亚太的发展趋势——人国家地区到社会地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作者简介

耿协峰,1971年生,河南息县人。曾就读于郑州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并继续从事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等问题的理论研究。著有《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东亚:变幻中的政治风云》、《国际思想大师》、另外还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国际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6序言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对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地区主义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亚太地区主义的研究尤为不足。我国对地区主义的研究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已有可喜进展,其中有代表性的优秀著述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玉刚的博士论文《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肖欢容的博士论文《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耿协峰的博士论文《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这三篇博士论文堪称国内第一批专门以地区主义理论为主题的专门作品。前两部作品已先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值得庆贺的是,耿协峰的博士论文也已得到北京市社科出版基金的赞助,并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里,作为耿协峰的博士生导师,我要借此机会对该论著写上几句话,以表师生之情。
新地区主义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国际关系学领域中都是一个全新的学术课题。耿协峰的论著抓住这一极其重要的课题,围绕亚太地区结构的变动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与同类著作相比,该论著有突出的特点或创新,比如:它克服了目前许多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学科片面性问题,熔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成果于一炉,并积极借鉴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和文化研究以及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从而为亚太新地区主义提供了一项较为全面、系统和完整的跨学科理论论证;它突破了当下关于亚太地区主义研究中以经验研究为主的框框,借鉴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一项批判分析方法,即苏珊•斯特兰奇倡导的“结构分析”方法,对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的四大结构之变动及互动关系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从而为亚太地区主义乃至整个新地区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多维的、批判的、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典型思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