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乌桕属

发布时间:2023-08-04 04:23

1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罕有近对生,全缘或有锯齿,具羽状脉;叶柄顶端有2腺体或罕有不存在;托叶小。

花单性,雌雄同株或有时异株,若为雌雄同序则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穗状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稀生于上部叶腋内,无花瓣和花盘;苞片基部具2腺体。雄花小,黄色,或淡黄色,数朵聚生于苞腋内,无退化雌蕊;花萼膜质,杯状,2-3浅裂或具2-3小齿;雄蕊2-3枚,花丝离生,常短,花药2室,纵裂。雌花比雄花大,每一苞腋内仅1朵雌花;花萼杯状,3深裂或管状而具3齿,稀为2-3萼片;子房2-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通常3枚,分离或下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球形、梨形或为3个分果爿,稀浆果状,通常3室,室背弹裂、不整齐开裂或有时不裂;种子近球形,常附于三角柱状、宿存的中轴上,迟落,外面被蜡质的假种皮或否,外种皮坚硬;胚乳肉质,子叶宽而平坦。[1]

2分布情况

约120种,广布于全球,但主产热带地区,尤以南美洲为最多。我国有10种,多分布于东南至西南部丘陵地区。[1]

3生长习性

喜光,不耐阴。喜温暖环境,不甚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含水丰富的土壤,对酸性、钙质土、盐碱土均能适应。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耐水湿。寿命较长。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区都可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

4下级分类

雌雄异序组Sect. Falconeria (Royle) Hook. f. Fl. Brit. Ind.
拟乌桕组Sect. Parasapium (Muell. Arg.) Hook. f.
雌雄同序组Sect. Triadica (Lour.) Muell. Arg.[1]

5种列表

斑子乌桕 S. atrobadiomaculatum
浆果乌桕 S. baccatum
桂林乌桕 S. chihsinianum
山乌桕 S. discolor
异序乌桕 S. insigne
白木乌桕 S. japonicum
多果乌桕 S. pleiocarpum
圆叶乌桕 S. rotundifolium
乌桕 S. sebiferum[1]

6代表植物

乌桕S. sebiferum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2]

7主要价值

本属的一些植物木材坚硬,纹理细致,用途广。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根皮治毒蛇咬伤。白色之蜡质层(假种皮)溶解后可制肥皂、蜡烛;种子油适于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亦有些植物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