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蔗村

发布时间:2023-03-30 09:43

1村情概况

关于蔗村村名的来历,有另一说法,宋朝,有谢姓人来该地建村,后陆续迁入李,廖,陈等姓氏人。而谢姓后人则陆续迁走,村人认为继续称谢村不妥,遂以其谐音“蔗”(借)村,也有该村系借别人的村而建。今蔗村后山依然有谢氏的后人的坟墓为证。(此说法处于蔗村陈氏当代族谱)

蔗村管理区辖属12个村民小组:1,2,7,9,11,12,队为李氏。3,4,5,6队以廖氏为主,另有何,颜,周,邓,谢等姓氏。8,10,为陈氏。

2村落来源

关于陈李廖三大姓的入村时间,有如下概况。

蔗村李氏(入村年份约1265—1274年)

宋成淳间,李朝,字伯齐。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县城西,再徒樟村都蔗村,为其始祖。今传二十六世,丁口二百余人,建有宗祠。

蔗村廖姓(入村年份约1279年)

来源: 大布廖氏

(南团系 蔗村系)

始迁祖廖振雷,字仲彰,南雄珠玑巷人。宋末,元兵陷赣州,避地县东桂峰冈,时当祥兴二年七月(1279年)实即元初也。有子二人:长子贤、次英贤。子贤分迁樟村都一图大布村(今属人和乡),为其始祖。……清道光举人廖春荣、咸丰进士廖正亨(前志有传),本志毕业生表廖泰初其裔也。宗祠祀始祖子贤并追祀振雷,其三、四、五、六世祖又各为立祠,十世有名加德者分支四会大布冈。

元初,有名学思者由大布迁居南团村(今亦属人和乡),为其始祖。……

英贤分迁樟柑都二围蔗村(今属人和乡)为其始祖。明天顺举人廖彦璋,清乾隆岁贡廖廷瑜其裔也。……宗祠曰:“万石堂”,分房祠二祀,六世彦璋曰“谷贻堂”,彦瓒曰“光裕堂”。

蔗村陈氏(入村年份约1644-1661)

则以伯篆为始祖。伯篆殆伯选之音讹谓,由葫芦冈迁来者,葫芦冈即篁竹园也,

始迁何人无考。清顺治间(1644-1661),来居樟树都今里(今属人和乡)。有宗祠(德星堂)。

来源: 水坑陈氏

(布基系 桂荣系 高兰系 砚洲系 榄冈系 双鱼洲系 篁竹园系 蔗村系 院主系 依坑系大布系博头系 槎头系 西屯系 凤园系 高村系 角尾系寻边系 莲塘围系 槎布系 昌贤里系)

据谱载:其先浙江人(不详何县),宋南渡时徙于南雄珠玑巷。绍熙三年,有名诚,又名子诚者因避乱,奉母南下来居县东九坑仕曹山之横塘基,时年二十四岁。后迁水坑(今名桂头,属桂院乡)之塘门口遂定居焉。仕为宣义郎,浙江仁和县令。生子槐选,槐选二子:长应元,官詹事府通赞舍人;次泽元,以孝义举,为国子监引舍礼人,遂分东西两房。其后,子姓繁衍,闻人辈出。其谱序称:自宋至清,成进士者四,举孝廉者十有二,列瑟痒者二百有六十名氏科第。已见前志其有传者为陈辂、陈子廷、陈一龙、陈朝珍等。而陈汝彰、汝厚兄弟以友爱著县,前志亦为立传焉。及民国毕业于专科大学及仕为道尹、县长者十余人,已具本志、毕业生仕宦表中。今传三十世,有丁口一千六百余人,盖县之巨族也。……

布基一支,其始祖曰伯玉,号景苍(原字为:本字‘苍’的艹头换成‘山’字头)。据水坑谱,子诚七世孙分迁布基,其世系相接,而布基谱则谓伯玉以前无考。宋度宗六年,因胡妃之变(水坑谱作咸淳八年),来徙肇庆入居龙津坊。继徙大基,再徙长利都梓榔化。其后复徙小洲都白鹤洲即今布基(今属槎冈乡)居焉。……

粤叟复回梓榔化,即今桂荣(今属广利乡),遂奠其居。至今传二十四世,丁口约七十人。建有宗祠。

粤叟有子:日怀德、日大德。由梓榔化迁居榄冈都高兰村(今属槎冈乡),至今分两房。……

子诚九世孙尚一,于明洪武间由水坑迁舍硕洲南段(今属广利乡),为其始祖。前志列传陈殷兰、陈中孚;科目表陈焕章、陈日龙;本志毕业生表陈鸾和、陈业勤其后人也。至今传二十世。丁口约四百人,建有宗祠。尚一之后有名树德,字尚坚者,于明永乐间迁居榄冈都平坦村(今亦属广利乡),为其始祖。前志科目表举人陈光第、陈双荣;贡生陈荣等及本志仕宦表陈宪、陈雄才其后人也。至今凡十九世,丁口约二百入。建有宗祠。

双鱼冈一支,始祖名伯选,亦由砚洲迁来横查都今里(今属槎冈乡),始迁年代无考。今有丁口约五十人,建有宗祠。

篁竹园一支(今亦属槎冈乡),亦以伯选为始祖。有宗祠二,皆祠其二世祖,一曰语宜,一日语季,盖其始迁者也。今有丁口约八十人。

蔗村一支,则以伯篆为始祖。伯篆殆伯选之音讹谓,由葫芦冈迁来者,葫芦冈即篁竹园也,始迁何人无考。清顺治间,来居樟树都今里(今属人和乡)。……

院主一支,则由水坑迁来者,始祖名秀一(一作一秀),元时来居院主下村(今属桂院乡)。……

明初,有名燕山者由水坑迁居依坑都,名日陈屋(今属人和乡),为其始祖。……

苟洞大布村(今属禄洞乡),陈氏有二系,皆于明时由水坑迁来,其始祖一名广式,一名存义,至今皆传二十一世,有丁口七八十人。

博头一支,系出水坑。明时有名本初者始祖迁文明堡今里(今属东文乡),为其始祖。……

槎头一支,亦出水坑,始祖名不详。明时迁来长利都今里(今属广利乡)。至今凡十六世,约有丁口五十人。

西屯一支,始祖何人不详,亦明时由水坑迁来大迳今里。至今凡十七世,有丁口一百余人。

凤围一支,始祖名不祥,于明时由水坑迁来今里。至今凡十六世,约有丁口八十人。

明万历间,有陈法高者由水坑迁居大迳高村(今属西康乡),为其始祖。……

鱼尾村一支,始祖名邦玉,亦系出水坑。于明崇祯二年迁来大迳今里(今属西康乡)。……

清顺治间,有名安厚者由水坑迁居禄步寻边村(今属禄镇乡),为其始祖。……

清康熙间,有名永庆者由水坑迁居禄步莲塘围(今属禄镇乡),为其始祖。……

有陈圣祖者,由水坑迁居河旁槎布村(今属广利乡),为其始祖,时在明末清初。今有丁口约五十人。

清嘉庆间,水坑支有名世荣者迁居文明堡昌贤里(今属东文乡)。至今传八世,有丁口四十余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