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α-萘乙酸

发布时间:2023-02-03 04:23

1简介

中文同义词: 1-萘基乙酸;α-萘乙酸;1-萘醋酸;α-萘醋酸;1-萘乙酸(NAA);2-(1-萘基)乙酸(IUPAC);萘乙酸;1-萘基乙酸,98%

英文名称: 1-Naphthalene acetic acid

英文同义词: AKOS BBS-00007768;LABOTEST-BB LT00408955;BETA-NAPHTHALENEACETIC ACID;BETA-NAPHTHYLACETIC ACID;BETA-NAA;AURORA 9167;NAPHTHALENE-2-ACETIC ACID;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1-Naphthylacetic acid

CAS号: 86-87-3

分子式: C12H10O2

分子量: 186.21

EINECS号: 209-475-0

Mol文件: 86-87-3.mol[1]

2物理性质

3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味。

2. 密度(g/mL,25/4℃):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34.5~135.5

5. 晶相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792.1

6. 晶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359.2

7. 折射率:未确定

8.闪点(º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热水、乙醚、丙酮、氯仿苯、醋酸及碱溶液,微溶于冷水和乙醇。

4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55.20

2、 摩尔体积(m3/mol):150.9

3、 等张比容(90.2K):409.4

4、 表面张力(dyne/cm):54.0

5、 极化率(10-24cm3):21.88

5化学性质

6稳定性

该品具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及黏膜,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防护,特别是干燥工段,应注意通风良好,防止粉尘飞扬,操作人员应穿戴劳动保护用具。

7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7

2、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7.3

6、 重原子数量:14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212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8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口径LD50:1mg/kg;大鼠吸入LC50:>207 gm/m3

大鼠腹腔LD50:100mg/kg;

小鼠口径LD50:743mg/kg;小鼠皮下LD50:733mg/kg;

小鼠腹腔LD50:609mg/kg;

兔子皮肤LD50:>5mg/kg;

2、 致畸性

酵母菌:500mg/L:

人白细胞:100nmol/L

3、 其他多剂量毒性数据

大鼠口径DL0:27mg/kg/90D-C;

大鼠口径DL0:30mg/kg/30D-I;

4、 神经毒性

兔子眼睛试验:100 mgREACTION

9生态学数据

水危害级别1(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稍微危害的。

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

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10制备

1.一般由萘与一氯乙酸作用而得,萘与一氯乙酸(摩尔比3:1)在铝粉、溴化钾等催化剂存在下,于185~210℃反应若干小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经5%~6%氢氧化钠溶液浸提,冷却过滤,用水蒸气蒸馏回收过量萘,滤液用31%~盐酸荣摄中和(PH7)、酸化(PH56、PH3),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品。 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而得。

2.萘在高锰酸钾存在下,与乙酸酐反应而得。

3.萘与一氯乙酸在铝粉、溴化钾等催化剂存在下,于185~210℃反应,经中和、酸化、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萘乙酸。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制得。

11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植物生长刺激素。农业上用作植物生长刺激剂,有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的作用特点和生理功能,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如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稳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的比例率等。其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等进入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至起作用的部位。在较高浓度下,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对水稻浸秧和小麦浸种可以增产。也可防止果树和棉花的脱落,促使各种植物插条生根、开花,提高发芽率,使农作物早熟、多产。防止落花落果及形成无籽果实。

2.植物生长刺激素。酶化学中用于测定α-酯酶。也用于有机合成。

3.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萘乙酸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物体内,随同营养流输导到作用部位。通常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茶、桑、番茄、苹果、瓜类、马铃薯、林木等,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如用于防落果时,使用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因高浓度萘乙酸可促进植物体内乙烯的生成;用于促根时,宜与吲哚乙酸或其他有促根作用的药剂混用,因单用萘乙酸,作物促根作用虽好,但苗生长不理想。对瓜果类进行喷洒时,以叶面均匀喷湿为宜,大田作物一般喷药液量7.5kg/100m2左右,果树为11.3~19kg/100m2。处理浓度:瓜果类10~30mg/L喷雾,小麦为20mg/L浸种6~12h,棉花为10~20mg/L盛花期喷雾2~3次。

4.用于有机合成,在医药上用作鼻眼净的原料,也是一种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12注意事项

1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该物质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皮肤等组织有极强的损坏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该品可燃,有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1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1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1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18控制与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9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危险货物编号: 61828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20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