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手机套致癌

发布时间:2022-02-08 20:08

1网上传言

网上传言说:我们使用的手机壳携带一种叫做“苯”的物质,苯是一种超强致癌物质,在接打电话、收发微信的同时,会顺着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

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喷漆、印刷、石油化工、橡胶等行业,的确具有一定毒性和致癌作用。但是,有专业人士指出,手 机套的原料并非单纯的“苯”,而是含有苯环的芳香类物质。专家认为,“手机套含有超强致癌物”的消息有些离谱,手机用户其实更应该关注手机套长期使用会携 带大量细菌。

手机套并没有致癌物质,但环保专家董金狮建议大家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要注意尽量回避那些颜色过于鲜艳的手机套。他说:“首先要看,不要颜色太花哨 的,特别鲜艳的要小心。第二个就是要闻,有刺鼻异味的,或者闻起来恶心的,或者呛眼睛的,要小心。第三个就是拿手摸,过于柔软的,掉色的,或者摸完之后感 觉手上有刺激的,异味的,或者摸完特别硬,强度特别大的,这些都要小心。”

2商家回应

商家表示不会致癌

近日,记者分别走访了手机卖场、电子城、批发市场、天桥地摊、路边摊等场所,发现均有手机套在卖,而且种类繁多,覆盖各种型号,在网上商店,手机套也卖得 很畅销,有淘宝商家一个月可以卖出上万个手机套。记者了解到,一个普通的手机套,价格一般在10元-15元左右,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而金属材质的价格 稍贵,要40元-60元。记者发现,市面上的手机套,很多是简易包装的“三无产品”。

消费者黄小姐说,她前前后后至少用过不下8个手机套,一般两个月换一次,“手机套除了样子好看,还可以保护手机,因为不算很贵,换了手机套就感觉换了一部 手机。”市民李先生则表示,之前也常换手机套,可他看到网上的传言后,立即把手机套拿下来了。而受访商家都表示自己的产品“绝对不含致癌物质”,更有商家表示“要是致癌,医药费我全包。”

生产商:添加多种有害物质

手机外套究竟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昨日,广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外套生产商告诉记者:国内手机套软壳一般用TPU/TPE(硅胶),硬的用PC/PC /ABS(塑胶),除了卤素、苯,塑胶制品中的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增塑剂中的2-苯二酸-二(支链与直链)戊基酯都是致癌物质。形形色色的手机套因为颜 色各异,需要添加色粉、色母、黑种等,这些物质对人都有影响。

他坦言:“手机套多是地下加工厂生产,为了节省成本,乱加添加剂是很正常的现象。”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选购这类产品时,要注意尽量回避那些颜色过于鲜艳的手机套。他建议:“首先要看,不要颜色太花哨的,特别鲜 艳的要小心。第二个就是要闻,有刺鼻异味的,或者闻起来恶心的,或者呛眼睛的,要小心。第三个就是拿手摸,过于柔软的、掉色的,或者摸完之后感觉手上有刺 激的、异味的,或者摸完特别硬,强度特别大的,这些都要小心。”

3检测结果

记者从市场上随机选购了红黄蓝三个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手机套,送到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红外光谱仪,据介绍,这种仪器可以鉴别出化合物的类型。

实验人员分别把红色、黄色、蓝色的手机套放在检测平台,很快,三张红外谱图分别出炉。通过对谱图反射率和波数的分析,实验人员说,红色手机套材质为纯硅 胶;黄色手机套材质为聚氨酯,不含有单体;蓝色手机套材质为聚酯为主的塑料。实验人员说,这三个手机套都不含“苯”的物质,甚至连带苯环聚合物都没有。 (注:本次实验结果仅对本次实验负责)

4专家解释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董教授认为,“手机套含有超强致癌物‘苯’”的消息有些离谱。他告诉记者,“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表现为无色液体,且具有明显 的香味,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喷漆、印刷、石油化工、橡胶等行业,具有一定毒性和致癌性,然而,制造手机套过程中一般用不到、也完全没必要用到“苯”。

董教授说,有的产品中所含的并非纯“苯”,而是苯基类高分子聚合物,和“苯”是两种不同物质,基本没有毒性,对身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对于红色手机套散发出来的异味,董教授说,那是硅胶的味道,“刚出厂时或多或少都会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潘伟斌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工艺加工和原材料都可能引发致癌物质,特别是塑料添加剂以及聚合物中间产物反应不完全时,会引发致癌,但网上传的“有点离谱”。

据介绍,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表现为无色液体,且具有明显的香味。然而,手机套等产品中所含的并非纯苯,而是苯基类高分子聚合物,基本没有毒性,而且在产品出厂时已经挥发。因此,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类产品对身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