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奢华的乡土

发布时间:2022-06-06 04:54

1图书信息

奢华的乡土定  价:¥26.00

库  存:有货,可送至全国作  者:熊育群 著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8-1

I S B N:9787536057319

2内容简介

开平的奢华生活逝去了。风从原野上刮过。云总在风中远去,又在风中到来。

另一种富足的生活呈现出来。在二十一世纪呈现出来。这都是土地上的奇迹。

新与旧,正如钢筋混凝土的楼房与碉楼交织,一种交相纠缠的心情,让人感受生生不息的生命与源源不绝的生存。这源源不绝与海洋深处更辽远的空间联系在了一起,与看不见的滚滚波涛联系在了一起,与我灵魂深处的悸动,与这忙碌奔波的生活,与我脸上的皱纹,甚至手指上小小的指甲尖也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一次关于南方的生存历史的打量,是一个人生命的探求与诗意追寻;睿智而灵动的语言给予我们田野历史与文化的一场阅读盛宴。久远的南方,在焕发出神秘的光焰。

作者简介 熊育群,1962年端午节生于湖南汨罗,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任过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羊城晚报》高级编辑、文艺部副主任,一级作家,现任广东文学院院长、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获得过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第十三届冰心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年赛一等奖,作品杂志全国叙事体散文大赛一等奖等,散文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排行榜。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随花而起》、《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灵》,长篇作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两书曾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文艺对话录《一直在奔跑》等15部作品。

目录

广府人的南方

奢华的乡土

客都

田野上的史记

广府人的南方

龙行之地

气根

半岛身影

澳门门

飘过澳门的身影

面朝大海

边地所城

水平面

水上来的祖先

3编辑推荐

《奢华的乡土》是一次关于南方的生存历史的打量,是一个人生命的探求与诗意追寻;睿智而灵动的语言给予我们田野历史与文化的一场阅读盛宴。久远的南方,在焕发出神秘的光焰。

4文摘

广府人的南方
奢华的乡土

一段奇异的生活,80年岁月的遮蔽,早已越出视界。但它顽强存在,确凿无疑。它出现在开平。它用物质的形式不容置疑地证明。这物质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闪念里,一片天空笼罩到了头上。这是一种奇异的感觉,头上的天空仿佛不是现在的,地上的建筑赐予深切的非现实感。
碉楼——一个遗存的庞大建筑群,过去生活的细节,像壁上灰塑,紧随坚硬墙体躲过时间洪流的淘洗,永远如阳光照射现实生活的场景。是错觉吗?上世纪初场景的呈现,虽离不开想象,但我分明嗅到了它某种霉雨季节一样的气息。
两天时间里,我在上世纪初建造的碉楼中钻进钻出,爬上爬下。正逢雨季,天空滤下稀薄的光线。碉楼中偷窥一般的我,置身幽冥晦暗中,神思恍惚。
我惊叹将近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人的生活,曾经与西方靠得那么近。在那个国人穿右衽对襟长袍、裹小脚、戴瓜皮帽的年代,那个戊戌变法闹得沸沸扬扬;北伐军聚集广州,准备向东、向北进军;袁世凯闹着称帝;甚至来自开平的周文雍,也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把自己青春年少的生命和爱情带到刑场上……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上演,历史在翻天覆地的变革中趔趄前行,开平人的生活竟然按着自己的逻辑在展开——这几近一个神话——东西方的交流在南方沿海地区,早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如今开放的程度。30年的闭关锁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只是把人带到80年前的一个状态。
今天,房地产商把“罗马家园”、“意大利花园”、“欧洲庭院”等概念在媒体炒得昏天黑地,大江南北那些拙劣模仿的欧式圆柱、拱券,像商标一样成为楼盘的招徕。这片碉楼里来自真正西方手笔的多利克、伊奥尼亚、科林斯式柱,各种弧形拱券,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沉默了将近1个世纪,并且依然在乡村一角放射着光辉—— 一种真实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生活展示。它不比上海滩,或者天津卫,那些租界里由西方人自己建造的洋建筑,它是中国的老百姓自己建造的来自民间的一次建筑实践。它们试图融合的是20世纪初中国乡村的生活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尚趣味。
面对眼前的南海,我怎样理解海洋呢?沿海的概念对我似乎才刚刚建立,在这之前它纯粹是地理的,为什么把外面的世界称作海外,我猛然间有了觉悟。因为靠近海洋,中国沿海与内地,早在100多年前,在那场著名的鸦片战争之后,距离就开始拉开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生活在中国的版图上展开,渐行渐远。一个海洋在把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横移过来。中国现代史在南方其实已经发生,历史早已看见了它的端倪。当内地人还在用木制独轮车推着小麦、稻谷,在乡村的小路上吱吱扭扭叫着千年的恓惶,岭南五邑之地已修出了铁路。钢铁巨人一样的火车锐声一吼,奔跑的铁轮把大地震荡得颤抖、倾斜——民间第一条铁路就在这里修建并开通。这一天是 1908年5月15日。首段开通的铁路长59公里,有19个车站,终点站设转车盘,可将机车原地不动旋转180度。5年后建成第二段50公里,7年后建成第三段28公里,车站总数达到了46个。
浓雾重锁的天空下,想象上世纪初开平的历史,梦幻感觉虚化了眼前的景物,钢筋混凝土的高速路像是动漫,高楼大厦是一次一次的投影。
那是一场多么迅疾与猛烈的碰撞,两种文明在这一小片天空下交织、摩擦、激变。当时文字记载的日常生活可摸可触:“衣服重番装,饮食重西餐”;“婚姻讲自由,拜跪改鞠躬”(民国时期《开平县志·习尚》)。男人们戴礼帽,穿西装,打领带,脚穿进口牛皮鞋;抽雪茄,喝咖啡,饮洋酒,吃牛排;出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女人们洒喷法国香水,抹“旁氏”面霜,涂英国口红。薄薄的丝袜即使在上世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期,也还是城市女人追求的奢侈品,但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玻璃丝袜”已经是开平乡村女人的日常用品了。用具方面,从暖水瓶、座钟、留声机、收音机、柯达相机、三枝枪牌单车、风扇、盛佳衣车、打印机,到浴缸、抽水马桶、抽水机,多少年后国人才能见到的东西,那时就成了开平人的日常生活部分。人们见面叫“哈啰”,分手说“拜拜”,称球为“波”,饼干叫“克力架”,奶油叫“忌廉”,夹克叫“机恤”,杂货店叫“士多”,对不起叫“疏哩”……
不可想象,一个军阀割据、列强瓜分、乱象横生的年代,开平人却过起了现代化的奢华生活。“衣食住行无一不资外洋。凡有旧俗,则门户争胜;凡有新装,则邯郸学步。至少宣统间,中人之家虽年获千金,不能自支矣。”“无论男女老幼,都罹奢侈之病。昔日多穿麻布棉服者,今则绫罗绸缎矣;昔日多住茅庐陋巷者,今则高楼大厦矣。至于日用一切物品,无不竞用外洋高价之货。就中妇人衣服,尤极华丽,高裤革履,五色彩线,尤为光煌夺目。甚至村中农丁,且有衣服鞋袜俱穿而牵牛耕种者。至每晨早,潭溪市之大鱼大肉,必争先夺买。买得者视为幸事……其余宴会馈赎,更为数倍之奢侈。”
开平人的生活到了如此奢侈的程度!
人们由俭至奢,巨大的转变,原因何在?
80年,许许多多存在物风尘飘散。尘埃落定,奢华生活遍及各地碉楼的日常用具,却成了今天的巨大疑问,引人去寻觅隐蔽的历史因由,寻找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一切,由一场悲剧开始。历史躲过了这一幕,没有记载。
非洲黑奴交易举世皆知,成为西方人抹不去的耻辱。中国人被人当“猪仔”卖到西方,却极少被人提及。那也是历史极其悲惨的一幕!
最先,也许是海上的两三条船,船上的渔民突然失踪了。岸上的亲人惊慌、痛哭,以为是海盗干下的伤天害理的勾当。长长的等待,那些海上消失的男人,再也见不到踪影。
接着,沿海乡村的青壮年也被人掳去了。人们这才知道这一切并非海盗所为。渔民是被“猪仔头”和土匪当奴隶一样赎卖到遥远的美洲大陆去了。
太平洋上,一条孤独的船飘荡着,几十个日出日落,甚至春去了秋来了,船仍在朝着一个大陆的方向张帆远航。路途遥远,令人绝望。容得下300人的船,挤上了 600人。船舱内黑暗一片,人挤成了肉堆。空气中腥臭弥漫,船板上的饭和咸虾酱都长出了虫子。总是有从舱内抬出的尸体扔进大海。这已经习以为常了。闷死的,病死的,甚至自杀的,抵达美洲大陆之前,已有近一半的人葬身鱼腹。
当这些被劫被拐被骗的男人,拖着长辫,蓬头垢面,目光呆痴,步履踉跄,踏上一片陌生的大陆时,家乡已经遥不可及了。他们被运到美国、秘鲁、古巴、加拿大、智利等国。巴西的茶工、秘鲁和圭亚那的鸟粪工、古巴的蔗工、美国的筑路工淘金工、哥伦比亚的矿工、巴拿马的运河开挖工、加拿大的筑路工……从此都有了他们的身影。鸦片战争后30多年间,美洲的华工达50万人,仅美国就有25万之多。
1851年维也纳会议废除了“黑奴买卖”。中国人却成了最廉价的替补。“契约华工”(即“猪仔”)名是“自由”身,因雇佣者无需顾及其衣食与生死,比起资本家庄园主的私有财产黑奴来更为悲惨,他们死不足惜,在工头的皮鞭下,一天劳动14小时到20小时,报酬却极低。有的地方针对华工订有“十杀令”、“二十杀令”。秘鲁一地,4000华工开采鸟粪,10年之后,生存下来的仅100人。他们死于毒打、疾病、掉落粪坑、自杀……巴拿马运河开掘,又不知有多少华工丧命。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古巴的蔗林、檀香山的种植园……都埋下了华工的白骨。
然而,灾难的中国,民不聊生,为求得一条生路,许多人主动踏上了这条不归之路。有的新婚数日即与新娘离别,白发苍苍才回来一聚;有的甚至一去不回。开平有领“螟蛉子”的风气。“螟蛉子”即是空房独守的女人领养子女的叫法。

在一个开平人的眼里,“金山箱”的魅力像太阳金光四射!开平人的奢侈生活几乎都从这里而来,从这里开始。
这种大木箱,长三四尺,高、宽各约三尺,箱的边角镶包着铁皮,两侧装着铁环,箱身则打着一排排铆钉,气派非凡。一口箱子要两个人抬,箱子抬到哪一户人家,哪户人家脸上就充满了荣耀的光环!箱子的主人被称作“金山客”。“金山客”就是当年的“猪仔”。(华工多集中在美国的旧金山,开平人把美国称作“金山”。)

5目录


广府人的南方
奢华的乡土
客都
田野上的史记
广府人的南方
龙行之地
气根
半岛身影
澳门门
飘过澳门的身影
面朝大海
边地所城
水平面
水上来的祖先
迁徙的跫音
乡村秘密
仙居
边镇茶峒
荒野城村
张谷英的村庄
神秘而日常的事物
桃映的舞者
放宽的视野
怒江的方式
路上的祖先
山脚趾上的布依
两个异类

笔下的流浪
流浪的人
云、大地及家园
想象凤城
空格
某个片断及其记录
泉坪闲居
随花而起的思绪
一个有悬念的作家(代后记)

6作者简介

熊育群,1962年端午节生于湖南汨罗,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任过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羊城晚报》高级编辑、文艺部副主任,一级作家,现任广东文学院院长、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获得过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第十三届冰心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年赛一等奖,作品杂志全国叙事体散文大赛一等奖等,散文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排行榜。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随花而起》、《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灵》,长篇作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两书曾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文艺对话录《一直在奔跑》等15部作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