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爱民绿茶

发布时间:2022-05-17 20:54

1简介

绿茶鉴赏绿茶鉴赏(3)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炒制烘焙,该茶清新鲜活、形如兰花,香气宜人。入杯冲泡雾气结顶,色清叶绿,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产地爱民新制茶色泽清丽,峰芒翠绿,遂将该茶取名为爱民绿茶。

2特点

爱民绿茶具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嫩香持久、高爽馥郁、滋味鲜醇、甘爽耐泡、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肥壮的优异品质特征。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兰花清香四溢,芽叶徐徐展开,清澈明净,品之鲜醇爽口。

3高山产地环境

泾县蔡村镇爱民——江南绿茶名乡,位于蜚声海内外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三角区内,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86.8%,绿化程度98%以上,有高山茶园4000多亩,所产绿茶香气清幽、绵长、口味醇厚、甘甜。素有“山青水秀月亮湾,竹海茶香金爱民”之美誉。

泾县爱民茶山图片泾县爱民茶山图片爱民茶产地水源图片爱民茶产地水源图片盛产名优茶的泾县东南部爱民山区系黄山山脉的余峰公布地带,拥有大片原始森林。这里重岩叠翠,溪流潆洄,复杂的地貌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生态环境,为茶业的无害化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生态资源。“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据测定,该地区最高山峰海拔高度1175米,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气温15度,平均相对湿度85%,平均日照百分率41%,无霜期260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6%,生长在这里的茶树常以山花为友,清泉为邻,云雾为伴,幽谷为家,尤其对绿茶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肥嫩滴翠的茶芽,再经过精心柔制,就成为香高味醇的名茶了。其精品开美绿润,香似幽兰,味如甘霖,近乎仙人所赐,难以多得。冲泡一杯满堂清香,品尝一口回味无穷。因芽叶肥壮整齐,茶叶泡在杯中枝枝如含苞欲放的兰花,竖立于一杯翡翠玉液之中。水静具如士兵列队,水动其似歌手齐咏,很有观赏趣味。泾县爱民茶区又在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产品,全村已有8000多亩茶园获得无公害认证。

爱民村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深山峡谷、溪水潺潺、竹海浩翰、风景秀丽。汀溪河贯穿全境,两岸树木茂密、花草簇锦、山溪淙淙、景色清幽、群山逶迤、层峦叠障、公路峰回路转、迂回曲折,令人惊叹不已。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量的飞禽走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时时可闻啁啾声,处处可见各种动物嬉戏于溪边、林间。其生态璞玉、世外桃源,确是人们休闲、探险、度假、旅游的理想地。古代李白、汪士慎等文人墨客曾多次游览泾县,将其赞誉为“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并由此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是举世闻名的爱民绿茶源产地,出产的爱民绿茶以及多种名优绿茶品种,是天然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所以,喝过泾县爱民茶的人,常会成为泾县茶叶的永久顾客。

4制作工艺

爱民绿茶的制作分采摘、杀青、筛选、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5采摘

每年清明、谷雨时节,高山茶芽开始吞露至采摘标准时开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

6杀青

杀青分俩种一种是在铁锅上手工操作,火温180~20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稳一致,每锅投叶量200~300克(视鲜叶的嫩度而定),以双手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开,使茶叶接触锅面受热均匀一致,而又不使闷气,不焦,达到炒匀炒透,约3~5分钟,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青色即为适宜,便可进入筛选。

第二种是机器杀青用木炭将杀青设备加温到200℃左右,投放绿茶鲜叶,每次投放约500~1000克(视鲜叶的嫩度而定),约3分钟,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青色即为适宜,便可进入筛选。

7筛选

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分散放在竹筛上,轻轻筛动,去除采摘与杀青过程中的部分脱叶,然后把茶放在软竹栲上面上下摇动产生风动去除与茶尖分离的叶片,(应注意过程中力度需轻慢以免损伤茶叶,)完成后转入烘干。

8烘干

烘干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头火,一般四个烘灶并列一起,火温由120~150℃而逐个逐次降低(幅度10℃),筛选茶先在开头火温较高的烘笼上烘焙,待第二锅筛选茶出锅时,将前一锅绿茶移至第二个烘笼上来,以后逐次类推,流水操作,中间每隔3分钟翻动一次,将两块烘茶竹烤上下合在一起,手势要轻,约经20分钟,茶叶达到八成干即可下烘“摊晾”,摊晾厚度3厘米左右,这样第一道工序“头火茶”就完成了。摊晾约60分钟后,八成干的程度又有“回潮”时,再进行复烘头火茶,进行第二步的复火烘干。每次烘叶量约1千克,火温80℃左右,烘烤约10分钟翻动一次,直至烘干,爱民绿茶制作完成。

9历史

泾县爱民产茶历史悠久,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远在唐代就曾出产过白云茶,特尖等名贵茶叶。爱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优势,自明清以来一直被列为贡品,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途经宁国府时,知府大人献上泾县爱民产的特尖,乾隆尝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吩咐随从带上饮用。清朝晚期,爱民特尖茶已畅销沿江各大城市,并随出洋华人远销日本、英国等国家和东南亚一带,故在当时,尖茶又有“洋尖”之称。

泾县传统名茶如爱民特尖,爱民提魁和涌溪火青都有数百年历史。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有咏泾县茶诗:“不知痉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烘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共对幽宵吸白云,令人闪腑皆清芬。”当年邓小平同志登黄山经过泾县,参观中国红星宣纸集团公司时,品尝了泾县名茶后称赞道“此茶甚好,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

上世纪九十年代,泾县茶区广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名优茶创制活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与爱民乡政府联合研制新品,经过多次试验,结合当地茶树鲜叶的创造性和茶农的制茶传统,最后确定在特尖茶的工艺基础上,提高鲜叶嫩度,改进做形技术,创制出“爱民翠尖”系列名优绿茶新产品。要求鲜叶肥壮匀齐 ,芽长于叶或芽尖与叶尖相平齐。制作工序为杀青、理条、烘焙。于每年清明谷雨时节,选摘初展肥壮嫩芽,炒制烘焙而成,该茶外形鲜绿显毫,全芽似笋 ,汤色浅亮,花香悦鼻,滋味柔和回甘,叶底肥嫩匀整,形似兰花,叶底明亮 ,芽叶成朵,由于新制茶色泽清丽,芽尖峰芒,遂将该茶取名为“爱民翠尖”。干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色清叶绿,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经随后多年的提高和培训,其采制技术在爱民全村茶区迅速普及,推出市场后爱民翠尖“以其茶色清新鲜活、青翠欲滴、香气宜人而迅速享誉海内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