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女童保健

发布时间:2022-05-15 23:54

1概述

生殖健康要求对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供生殖保健服务,而女童健康则是妇女一生生殖健康的基础。

妇女一生的各个时期有其不同的健康问题和保健特色,每一个阶段均需得到特殊的保护、相应的健康指导和保健服务。国际上1939年由儿科医师建立小儿妇科学,以后美国、捷克、德国先后在妇科内建立儿童妇科学。世界上已成立小儿妇科研究及治疗中心。但是,国内女童期保健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生殖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女童期保健才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青春期前(10岁前)女童的体格遵循一定的规律迅速发育,性腺的发育相对较迟,男女童之间差别不大,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和计划免疫等保健需求基本相同。因此,女童应该享有与男童同等的健康权益。但由于幼女有着解剖、生理及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女童的大阴唇较薄,不丰满,未能遮盖小阴唇及阴道口,外生殖器暴露在外及缺乏雌激素等,易于感染、损伤以及发生一些妇科病。

儿童期的疾病或异常,不只影响儿童期的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妇女一生的身心健康。如女童期的心理行为异常可能出现过度依赖、恐惧与退缩行为、儿童孤独症、行为障碍等,甚至出现自杀,品行障碍成为成年后的犯罪根源;女童营养不良可引起孕妇贫血;佝偻病可致骨盆畸形,影响以后的正常分娩;生殖道感染、母婴传播性疾病也可能引起成年后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女童期生殖道肿瘤虽不多见,但恶性度高,有的还影响性发育;女童生殖道畸形也是女童保健需重视的问题。此外,女童营养失衡出现肥胖或营养不良,性早熟等问题也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重男轻女,使女童一出生甚至未出生即受歧视和摧残。还有一些国家流行女性割礼,使女童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因此,女童期的特殊保健问题应成为妇女生殖健康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女童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是各期女童共同、主要的生理特点。监测生长发育状况是女童保健的重要内容。生长一般指形体数和量的增加,也称为体格生长和体格发育。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成熟与功能的完善。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数量变化上。由于受到遗传、疾病、环境和教育等影响,各人可有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潜力,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共同、相似的规律。

1、体格生长规律:

① 体重:为人体的总重量。WHO将其列为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及近期营养状况最敏感、实用的指标。出生体重可作为一个国家的保健指标。女童体重平均比男童略轻。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出生—6个月体重(g)=出生时体重(g)+月龄×800(g)

7—12个月体重(g)=出生时体重(g)+6×800(g)+(月龄-6)×250(g)

1—10岁体重(kg)=年龄(岁)×2+7(或8)

② 身长(高):为头顶至足底的长度。WHO将其列为反映儿童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女童身长平均比男童矮,常用计算公式为:

1—10岁身长(cm)=年龄(岁)×5—7+70

2、体格生长评价:

① 评价标准:可分为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现状标准代表某一地区一般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理想标准以生长在所谓最适宜环境中的儿童为对象。WHO推荐1983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制定的标准,作为国际理想标准。我国自1996年使用该标准。

② 评价方法:常用有单项指标评价(标准差法、百分位法、曲线图法和标准差比值法)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指数法、相关评价法和身高发育与体型结合评估)。以标准差法最常用。

3女童各期生理特点

1、胎儿期:自卵子与精子结合(受孕)至胎儿娩出前,称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约40周(40周±2周)。

2、新生儿期:出生至未满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各器官需进一步完善,功能也需要进行有利于生存的重大调整。为了适应子宫外新环境,自身要经历解剖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从建立转到成熟是此期的特点。因此,应定期进行新生儿访视、宣传母乳喂养好处,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合理喂养,做好新生儿期疾病预防和治疗,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3、婴儿期:出生至不满一周岁的小儿。此期的特点是:① 生长发育比生后任何时期都快,一周岁末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增加50%,头围由平均34cm增加至46cm;② 由于生长发育快,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特别高,若能量和蛋白质供给不足,就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发育落后;③ 由于热能和蛋白质需求高,进食多,而消化和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紊乱;④ 从母体得到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后天免疫力很弱,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此期要提倡母乳喂养,4个月后,指导及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做好计划免疫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体格锻炼和早期教育。

4、幼儿期:指1岁—不足3岁的小儿。此期特点是体格生长速度较婴儿缓慢,正处在断乳时期,如果不注意膳食质量,容易发生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营养不良。

5、学龄前期:3—6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的体格仍然持续生长,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kg,身高每年平均增长5—7cm.与外界环境接触日益增多。由于活动和锻炼增多,体质增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减少,而免疫性疾病如肾病、肾炎等有增多趋势。   学龄期保健

6、学龄期:指6(7)岁—13(14)岁儿童,为小学和初中年龄段。此期体格生长速度与学龄前期相似,但运动体能较前期增强,运动量及范围增加,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因此营养供给的质和量要保证,学习和睡眠时间要合理安排,并做好交通、游泳、用电、书写姿势等的安全、健康教育,注意用眼、口腔卫生以及疾病防治等工作。

4女童常见病防治

体格发育偏离是指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体格过大或过小,或出现各种畸形发育。大多数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论速度或是在各系统、器官的先后顺序上,都循着一定规律或“轨道”正常发育,但存在种族、地区、家族或个体的差异。体格生长偏离是儿童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当受到体内外某些因素影响时,生长速度即可发生异常,造成体格生长水平或匀称程度不正常,出现生长发育偏离正常规律或“轨道”的现象。

女童营养失衡出现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混合性慢性营养不良;或因长期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肥胖症。此外,体格生长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其生长轨道从较高水平降至较低水平的的生长偏离现象。还有一些内分泌的原因、综合征所致高身材,如垂体性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性早熟、男性化综合征等;脑性巨人症、Marfan综合征等;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或特发性超长,常为家族性,属正常发育变异,为身材超长最多见的原因,以少女为主。

矮身材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丁病)、生长激素不足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骨代谢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佝偻病、粘多糖病;染色体病如Turner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

防治:根据儿童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变化越大的特点,进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通过生长监测,定期体检、动态、系统地进行纵向观察,当生长监测或体格检查评价发现生长偏离时,应详细了解儿童生长偏离发生的时间、程度或病因,及时干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