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详情

F1车手

发布时间:2023-02-09 15:03

1F1车手素质要求

2心脏负荷

F1车手图册F1车手图册(2) 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体育项目, F1赛车对运动员 心脏负荷要求是最高的。通常人们会认为马拉松运动对心脏要求最高,其实这是个误区,F1运动对车手心脏要求才是最高的。车手在赛道上飞驰,就算是 排位较差的车手的平均心跳也在165下以上(进站加油时除外),整个比赛持续90分钟,心脏负荷之大可想而知。车手的紧张情绪也会为心脏带来极大负荷,五盏红灯熄灭之前(正赛起跑信号),赛道上车手的心跳介于120到140之间;当五盏红灯熄灭的一瞬间,车手的心跳瞬间上升到160到175之间,在某些关键性或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车手在起步后前三圈的心跳甚至能够达到185以上。

意大利科学家Bedini先生曾经在 圣马力诺大奖赛对车手做的医学心率实验。当车手的圈速时间增加时,心跳速度在减慢;当车手把赛车推到极限状态时,心跳速度持续在170以上;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车手在经过长直道时,心跳速度也会有所缓和,会介于140到150之间。在25圈和53圈时,车手心跳大幅度下降,其实车手此时正在维修通道加油。

车手的最高心跳出现在排位赛中。车手在排位赛第三节最后阶段做冲刺圈,在过高速S形弯时,差不多要承受4G以上的横向 加速度,此时车手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排位赛最后的冲刺圈,车手都会将赛车推到极限,已经达到犯错边缘,成功失败就在短短的0.1s之间,就算在直道上心跳也会达到160;在身体承受横向加速度时,车手心跳最大值会达到190以上,这是何等恐怖的数据。还必须说明的是,车手要在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座舱中在承受横向、纵向加速度的同时,忍受心跳190的高负荷工作。

3颈部肌肉

F1车手F1车手(3)F1赛车对运动员颈脖肌肉有极高的要求。车手的躯干通过六点式 安全带固定在驾驶位上,纵向加速度可以靠座位和安全带部分吸收;横向加速度靠躯干的所有两侧承担;但是,颈脖怎么办?普通人很难想象F1车手在比赛中颈部的负荷,打个简单的比方吧, 雪邦赛道5号6号S形高速弯,车手在6号弯中要承受超过3.5G以上的横向加速度,此时颈部相当于被20到30Kg的重物拉着,而全场比赛要通过此弯56次,这样的颈部符合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迈凯轮专门开发了用于训练车手颈部的设备。

其实除了颈部之外,车手的手臂、左腿(刹车)以及腰椎都承受着巨大的符合。如果未经过多年严格训练的普通人坐在F1驾仓里,通常不会超过5圈就无法承受赛车加速度带来的巨大负载,如果继续坚持,就会出现休克现象。

4注意力

F1赛车对运动员注意力的要求是所有运动中最高的,除了心脏要求外,这条也是F1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足球运动中,虽然球员90分钟内也在场上不断移动、不断寻找机会,但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45分钟,真正自己处理球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篮球运动中,球员不停的轮换休息,而且不断出现的罚篮,可以令运动员稍事休息;网球运动中,每隔几十秒就会重新发球,每两小局间还可以休息,这都为运动员放松提供了最好时机。但F1运动可没有这么简单,车手除了身体要承受巨大负载外,大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100%的精力集中才能保证车手在90分钟的比赛中不犯致命错误,即使短短3秒的走神也可能导致撞车或者赛车打转。在精力集中方面的要求只有拳击运动可与F1稍微比拟,但很不幸,每隔3分钟,拳击手们就可以休息一次。F1在雨天比赛时,虽然车手的心跳要比干地比赛时低15下左右,但车手的神经却绷得紧紧的,就算1秒钟的分神都可能导致退赛的命运。

5F1车手的选拔

成为一名 一级方程式赛车手,这一梦想是每一位车手所共有的。但是,要获得该项比赛的参赛席位是很不容易的。以前,进入一级方程式一般都是经过了F3、F3000的比赛考验后获得一级方程式的参赛席位。能进入一级方程式大赛的都是在F1之前的几个阶段的冠军或者是拥有骄人战绩的车手。其中,也有从F3比赛直接进入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手,如1998年的冠军 哈基宁、过去的爱尔顿 塞纳和 普罗斯特都是这些“跳龙门”的车手中的优等生。

最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的晋级方式开始有了改变,主要原因在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参赛车队的减少使得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席位减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各家车队的开发经费越来越大。所以,即使在F3、F3000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也不一定能等到空缺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席位。即使有了参赛的席位,车队也往往把优先权给与那些能带来高额赞助费的车手。所以,近年来晋级加入一级方程式赛车界的车手中,以车队测试车手、FIAGT、ITC等转业车手居多。将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手按其经历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6测试车手类

在传统的F3、F3000比赛毕业后加入一级方程式车队经过在车队做测试车手的阶段后正式加入一级方程式大赛的。以1996年冠军 戴蒙希尔为代表人物。

7新测试车手类

被大公司或大车队发现其才能后签下合约,在GT、C组、ITC等级别的比赛或在一级方程式车队担任测试车手后进入一级方程式大赛的。其中,以1994、1995年的冠军 舒马赫为代表人物。维伦纽夫从美国的CART大赛来到了一级方程式大赛,驾驶 威廉姆斯车队并一举夺得1997年的冠军。所以我也不要多解释了。总之, 威廉姆斯好像尝到了甜头,今年又从CART招来了扎纳尔蒂。但是扎纳尔蒂的表现却不敢恭维。

8金钱支持类

用钱买来的席位,好像这么说别人不太光彩,被说的也不光彩。如果没有才能,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席位。但是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钱往往是决定因素。代表人物:西班牙车手基耐。多少钱不知道但肯定是天价。

9F3000类

目前有很多车手都在澳门的F3、日本的F3000中出场比赛过。罗萨就是日本F3000比赛后进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

10F1车手的日常训练

具体的有骑自行车、跑步等这些训练体能和耐力的;有的车手甚至参加业余 马拉松。还有右脚踏到一木凳上,然后自己从所站木凳左侧跳到木凳上,再跳到木凳右侧下来,然后换左脚。如上,如此反复,既锻炼体能,又锻炼车手反应力。车手经常会用不同方式训练自己的反应能力,有时时间很长,这样能保证几小时的比赛中不出错。车手也会在健身房里用各种 体育器材锻炼,为了适应高温,还会在桑拿室锻炼。一般来说,一个车手要保证每天八个小时的训练量,而原来 舒马赫自己坚持的训练量已经超过了这个限度。

11F1历史上的著名车手

12胡安曼纽尔方吉奥

1911年6月24日出生于 阿根廷,30年代时他便在家乡开始了自己的赛车生涯,1948年来到欧洲,1950年代表 阿尔法·罗密欧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自1950年到1958年的9年中,方吉奥曾分别效力于阿尔法·罗密欧、梅塞德斯、法拉利和 玛莎拉蒂车队,共参加51场F1比赛,获得24场分站赛冠军,5次(1951,1954,1955,1956,1957)世界冠军,被人们尊称为“艺术大师”。1958年宣布退役,1995年7月17日在阿根廷辞世。

13阿兰普罗斯特

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法国,早期的赛车生涯从卡丁车赛开始,在F3中取得成功后,1979年代表 迈凯轮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普罗斯特在他13个赛季(1980~1993)的F1职业生涯中,曾先后效力于迈凯轮、雷诺、法拉利和威廉姆斯车队,共参加202场比赛,获得51场分站赛冠军,4次(1985年,1986年,1989年,1993年)世界冠军,被人们尊称为“教授”。在获得第4个世界冠军后,他结束了自己辉煌的车手生涯。1997年,普罗斯特收购法国历基亚(Ligier)车队成立普罗斯特(Prost)车队,以车队经理的身份再次回到F1赛道上,但很快就退休了。

14埃尔顿塞纳

1960年3月21日出生于巴西,13岁时就开始参加在家乡举行的小型赛车比赛,17岁便夺得南美冠军,1981年来他到欧洲开始参加方程式汽车比赛,1984年开始了自己的F1赛车生涯。自1984年到1994年,塞纳曾先后效力于托尔曼、莲花、迈凯轮和威廉姆斯车队,共参加161场F1比赛、获得41场分站赛冠军,3次(1988年,1990年,1991年)世界冠军,被誉为“赛车于子”。1994年5月1日在圣马力诺的 伊莫拉赛道上撞车身亡,年仅34岁。

15迈克尔舒马赫

1969年1月3日出生于德国,1991年代表乔丹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随后转入 贝纳通车队,在这里他连获2次(1994年,1995年)世界冠军。1996年加入了 法拉利车队,取得5次(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世界冠军。2006年巴西站后退役。

16费尔南多阿隆索

费尔南多·阿隆索·迪亚兹(西班牙语:Fernando Alonso Díaz),1981年7月29日,出生于 西班牙 阿斯图里亚斯 奥维耶多, 西班牙著名F1车手,F1世界车手冠军之一。

2005年9月25日,24岁58天的阿隆索首度封王F1世界冠军,由此终结了德国传奇车王 舒马赫世界冠军5连冠,也由此成为F1史上最年轻世界冠军车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百科